在剛剛結束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兩會”上,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政府性資金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不斷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從推動融資擔保行業改革入手,探索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痛點,一個具有“廣西特色”的融資擔保體系輪廓逐漸清晰,效果逐步顯現。目前,準公益性、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已實現全區覆蓋,撬動著更多金融活水精準流動,滋潤著實體經濟最薄弱的環節。
2018年1月10日,建行河池分行向巴馬縣重點企業巴馬印象發放了400萬元貸款,用于補充該公司流動資金。這是自2017年12月該公司獲得河池市小微擔保公司給予的2000萬元融資擔保授信以來,得到的第一筆貸款。
作為以廣西再擔保公司為核心的廣西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成員,河池市小微擔保公司給予巴馬印象的2000萬元融資擔保授信屬于“4321”新型融資擔保授信。這一四方共管共擔風險的機制,使再擔保項目風險得到了更有效的防控。
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幫助下,巴馬印象擴大了資金來源,穩定的資金保障為進一步擴大生產、提高收入、增加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這家僅有75名員工的小企業正發揮著自己的最大作用,與兩家農業合作社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提供了近300個就業崗位,每年為當地政府提供了80萬元稅收收入。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為全區各地“草根企業”帶來融資的便利和發展的希望,正是廣西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初衷。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將融資擔保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將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工作納入自治區對設區市的績效考核范圍。2016年11月,自治區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以及5個配套文件作為全區加快發展新型融資擔保行業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準公益性質和專注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服務定位,并確定以廣西再擔保公司作為體系的核心與龍頭,以股權投資和再擔保業務為紐帶,將符合條件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納入全區統一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
廣西再擔保公司全力開展全區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和股權投資工作,與各設區市政府共同組建各市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小微擔保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累計對全區14家市級小微擔保公司進行股權投資2.5億元,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已實現14個設區市全覆蓋,基本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自治區、市、縣三級全覆蓋。
與小微企業同病相憐的“三農”領域,在融資問題上也長期處于弱勢。為增加農村融資擔保服務的有效供給,大力“引資入農”,廣西區政府從去年起加快農村融資擔保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快廣西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分支機構建設步伐,著力構建以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為核心的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2017年12月18日,廣西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南寧辦事處等11家設區市級辦事處和全州縣金融服務中心等10家縣域服務中心在南寧集中揭牌成立,至此,廣西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分支機構達到26家,覆蓋全區13個設區市和大部分農業大縣、產糧大縣、農業特色產業縣。
主體框架已經建成,推進融資擔保業務可持續性發展,是廣西區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重點難點。
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自治區政府提出建立融資擔保“4321”風險分擔機制,對于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內成員開展的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由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廣西再擔保有限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業務發生地設區市或縣級財政按4∶3∶2∶1的比例分擔代償責任。
為幫助體系內成員提升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廣西再擔保公司發揮龍頭作用,代表全區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成員統一與市縣政府、銀行自治區級機構或總部機構進行聯系對接,簽訂“4321”政銀擔合作協議。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成員統一取得“4321”融資擔保業務銀行準入資格,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與市縣政府、銀行業機構的持續合作以及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與銀行體系的全面對接。
在“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下,廣西再擔保公司堅持準公益定位,引導擔保公司按優惠費率收取擔保費,大幅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18-02-24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qy/dfjr/201802/t20180224_133570.html
上一新聞:公路路面施工用混凝土的配制方法淺析
|